四川绵阳梓潼县观义初级中学一名学生在纪委暗访时直言“食堂的菜总像水煮的一样,只能买瓶老干妈拌饭。”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教职工餐不仅肉类丰富、品相上佳,餐标还低于学生餐。这种反差引发家长质疑:学生的伙食费究竟用在了哪里?
梓潼县纪委监委片区协作组在专项整治中发现,部分学校存在“挤占学生伙食费”现象,例如用学生餐费支付教职工“陪餐补贴”、食堂负责人收受食材供应商红包等。更有甚者,将食堂采购招标变成利益输送的“遮羞布”,导致学生餐质量长期缩水。
针对校园餐乱象,梓潼县纪委监委联合审计、市场监管等部门成立专班,对全县中小学校展开突击检查。通过核查财务流水、约谈食堂负责人,共发现82条问题线索,包括虚列开支、伪造采购清单等。最终,53名责任人被立案调查,48人受到党纪政务处分,追回违规资金548万元。
整治后,全县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食堂就餐率达100%,师生满意度升至99%。一名家长感叹:“现在孩子回家不再抱怨饭菜难吃,甚至主动要求在校就餐。”
与梓潼县形成对比的是,江苏淮安市南陈集中学推出“家长参与制”食堂。半数员工为学生家长,他们严控食材质量,研发低油少盐的“健康版”红烧肉、南瓜泥彩色馒头等菜品。高三学生胡可馨的母亲张爱霞每天凌晨验收食材,直言:“土豆发芽的、有虫的,绝对过不了我这关!”这种模式不仅提升餐食质量,还让80%的家长认为“增进了亲子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