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内475家私募基金管理人离场

年内475家私募基金管理人离场

行业出清加速,监管高压成常态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以下简称“中基协”)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5月20日,年内注销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达475家,较去年同期显著增长。这一数据反映出监管层对私募行业“扶优限劣”政策的坚决贯彻,通过注销不合规机构,推动行业向专业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从监管动态看,中基协今年已针对私募机构及其高管违规行为发布超60份纪律处分决定书,涉及多家知名机构。例如,百亿级私募平安财富理财管理有限公司因违规被点名,凸显监管部门对头部机构亦采取“零容忍”态度。此外,上海、浙江等地证监局近期启动私募基金自查行动,要求机构全面梳理投资运作、风险控制等环节,量化策略类私募更需针对模型风险、流动性管理等专项整改。

头部效应凸显,资源向优质机构集中

此轮注销潮中,既有中小型私募,也不乏管理规模超600亿元的金晟资产等大型机构。业内人士指出,随着行业集中度提升,资金与人才加速向合规水平高、投研能力强的头部私募倾斜。中基协数据显示,2024年主动注销的私募管理人占比提升至38%,表明部分机构已主动退出低效竞争,行业生态逐步优化。

投资者权益保障成核心目标

监管层通过强化信息披露、压实高管责任等手段,进一步保护投资者权益。例如,中基协明确要求私募机构限期更换不符合任职资格的董事长及合规负责人,并对违规主体实施“连坐”机制,限制相关责任人员三年内重新登记。多地证监局亦将投资者适当性管理、风险揭示纳入自查重点,推动私募机构从“规模导向”转向“质量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