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战暂缓 美方又欲封杀中国芯片

关税战暂缓 美方又欲封杀中国芯片

中美关税争端迎来阶段性缓和,但美方同步升级对华芯片技术封锁,经贸博弈暗流涌动。

关税“休战”激活短期贸易热潮

根据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美方取消91%对华加征关税并暂停24%“对等关税”,中方亦采取对等措施保留10%基础关税。这一调整立即引发美国采购商抢购潮,洛杉矶港监测数据显示,中国至美国西海岸的集装箱运价单周飙升18%,玩具、服装等消费品成为囤货重点。 得克萨斯州益智玩具商Viahart首席执行官坦言,公司正以“冲刺速度”将库存运往美国,赶在圣诞节销售季前抢占货架。然而,密西西比州中小企业主巴克指出,叠加保留的10%基础关税与芬太尼相关20%惩罚性关税,实际税率仍达30%,“小企业每件商品利润被吞噬近四成”。

芯片禁令撕毁“休战”表象

就在关税调整生效72小时后,美国商务部突然发布全球芯片禁令,要求“任何使用华为昇腾系列AI芯片的行为均需获得美方许可”,并施压台积电、三星停止向中芯国际供应14纳米以下制程设备。此举与《芯片与科学法案》形成政策闭环,试图阻断中国获取先进半导体技术的所有路径。 值得关注的是,美方虽暂停对华芯片加征的125%关税,却通过原产地规则设置隐形壁垒——要求进口芯片提供“晶圆流片工厂所在地证明”,迫使美国设计企业将代工订单转向本土或盟友晶圆厂。分析人士指出,这种“关税让步换技术锁喉”的策略,与2024年胁迫荷兰限制光刻机出口如出一辙。

双重博弈下的全球供应链重构

当前中美经贸关系呈现“关税降温、科技升温”的割裂态势:美国零售联合会坦言,关税暂缓为圣诞季供应链争取了90天缓冲期;而半导体行业却面临更严苛的“90天倒计时”——若双方未能在期限内达成新协议,24%的“冷冻关税”随时可能重启,叠加技术禁令将引发产业链二次震荡。 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4月以来国产28纳米成熟制程芯片出口量同比增长47%,而美国对中国半导体设备进口额同比下降62%。这场“封锁与反制”的拉锯战中,全球科技产业链正被迫走向阵营化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