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背景:何小鹏直指行业痛点,暗批“挖人乱象”
在近期一档访谈栏目中,何小鹏直言部分企业依赖“三倍薪资挖人”走捷径,虽能快速获取技术经验,却导致行业创新动力下降,形成“先模仿再低价超越”的恶性循环。其发言虽未点名具体企业,但“三倍薪资”“模仿超越”等关键词迅速引发网友联想,尤其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激烈,人才争夺战屡见不鲜。
舆论风向:网友猜测暗指小米,公关火速“灭火”
由于小米与部分车企存在人才流动争议,不少网友将何小鹏的言论解读为暗指小米创始人雷军。面对舆论发酵,小鹏汽车品牌公关负责人次日通过微博辟谣,强调何小鹏的批评对象是“某些中小型科技公司”,而非汽车行业同行,并调侃“放眼望去,汽车行业哪里有三倍机会”。该回应试图平息争议,但未能完全消除外界对行业内部矛盾的猜测。
官方澄清:划清行业界限,强调创新导向
小鹏官方多次重申,何小鹏的发言聚焦于科技领域普遍存在的“急功近利”现象,意在呼吁企业回归自主研发。负责人进一步解释,汽车行业人才流动以正常薪酬竞争为主,不存在“三倍薪资”的极端案例。这一立场与格力电器董明珠此前“痛批同行挖角”的言论形成对比。
行业反思:高薪挖角成双刃剑,长期创新力待考
何小鹏的发言折射出科技与汽车行业共同面临的挑战:高薪挖人虽能短期提升竞争力,却可能抑制底层技术创新。业内人士指出,新能源汽车赛道中,部分新势力企业依赖资本快速扩张,导致人才价格泡沫化,而传统车企则更倾向体系化培养。如何平衡“效率”与“原创性”,仍是行业亟待解决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