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哈哈“背刺”今麦郎背后

娃哈哈“背刺”今麦郎背后

娃哈哈因代工合作纠纷将今麦郎推向舆论漩涡,双方品牌声誉与行业信任度双双受挫。

事件爆发:一纸声明的连锁反应

2025年5月,娃哈哈发布声明称与今麦郎的代工合作因“个别批次纯净水未通过出厂检测”而终止,并将责任直指代工方。这一表述被外界视为“背刺”,引发公众对娃哈哈危机公关能力的质疑。事件发酵源于消费者发现娃哈哈纯净水包装标注今麦郎为代工方,而娃哈哈在舆论压力下延迟一个月才公开回应,加剧了公众对信息透明度的不满。

今麦郎的困境:水业务扩张遭遇“信任危机”

今麦郎近年凭借“凉白开”熟水品类快速崛起,2023年销售额逼近百亿元,成为其饮品板块的核心增长点。然而,娃哈哈的声明直接冲击了今麦郎的品控形象。尽管今麦郎曾为娃哈哈代工生产超12亿瓶纯净水,但娃哈哈声明中未明确不合格批次的具体流向,导致消费者对今麦郎其他产品的安全性产生疑虑。南都湾财社报道显示,今麦郎质检部门对代工问题避而不谈,进一步削弱了市场信心。

娃哈哈的转型阵痛:代工模式与内部管理矛盾

娃哈哈此次事件暴露了其“宗馥莉时代”的转型矛盾。2024年因产能不足选择代工,却在一年后以质量问题为由终止合作,但实际仍依赖苏州华新达等其他代工方。与此同时,宗馥莉主导的“宏胜化”改革导致多家自有工厂关闭,内部老臣与新生代管理层权力斗争激化,陕西工厂停产事件即为典型缩影。这种战略摇摆与内部动荡,使得品控承诺缺乏说服力。

消费者疑虑:行业代工模式的信任裂痕

公众核心质疑集中于三点:

  1. 标准不透明:代工产品与自有工厂标准是否一致?
  2. 流向成谜:未通过检测的12亿瓶水中,问题产品如何处置?
  3. 权益保障:已购买相关产品的消费者如何索赔?

娃哈哈声明中仅强调“回归自有生产”,却未回应上述问题,导致信任危机从单一事件蔓延至行业代工模式。

行业影响:代工经济遭遇“信任拷问”

此次事件揭示了快消品行业代工模式的系统性风险。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指出,品牌方将代工作为产能补充本无可厚非,但质量监管双标、责任划分模糊等问题长期存在。若企业继续“甩锅式公关”,或将加速消费者对代工产品的排斥,倒逼行业建立更严格的代工质量追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