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检查项目整合推动技术替代
近年来,患者就医时发现传统X光检查逐渐减少,而CT、核磁共振(MRI)等高价检查项目增多。对此,国家医保局指出,这一变化源于放射检查类价格项目的规范化整合。根据2025年2月发布的《放射检查类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现行放射检查项目被统一整合,明确以“检查效果”为导向,而非单纯依赖设备参数。例如,普通CT检查不再因设备排数增加而提高收费,X光检查的临床适用场景则被更精准的影像技术替代。
## 数字化改革降低隐性成本
新规将数字影像处理、云存储纳入放射检查价格构成,要求医疗机构将检查结果上传云端,患者可随时调阅,避免重复检查。若机构未实现云存储,则需相应减收费用。同时,实体胶片从检查价格中剥离,患者可按需购买,且医疗机构不得加价销售。这一调整既减少了胶片捆绑收费的乱象,也推动医院转向数字化影像技术,间接加速了X光等传统检查的淘汰。
## 价格透明化引导临床决策
国家医保局强调,新规旨在解决“检查贵”难题。过去,X光检查虽价格较低,但因成像精度有限,可能需多次检查或升级为CT/MRI,反而增加患者负担。新规通过统一项目定价和效果评估,促使医疗机构根据病情合理选择检查手段,减少非必要检查。例如,骨折初筛仍可使用X光,但复杂病例直接采用CT,既提升效率也降低综合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