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店深夜扰民居民放哀乐制止

饭店深夜扰民居民放哀乐制止

事件背景:噪音扰民成“持久战”

近日,榕华大道某居民楼因楼下餐饮店长期夜间噪音问题,爆发激烈矛盾。据多位居民反映,该饭店每晚10点后仍持续传出顾客喧哗、桌椅拖动等噪音,严重影响周边居民休息。居民王女士称:“多次通过物业、12369环保举报平台投诉,但整改效果仅维持两三天”。类似纠纷在多地频发,数据显示,2024年第三季度全国噪音投诉量同比上升17%。


居民“以噪制噪”引发争议

5月17日晚,部分居民采取极端方式维权——通过高音喇叭循环播放哀乐。此举虽短暂震慑饭店顾客,但也波及更多无辜住户。物业负责人透露,这种“对抗式维权”导致矛盾升级,社区微信群内出现多轮指责,甚至有老年居民因心脏不适就医。法律专家指出,此类行为可能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关于噪声污染防治的规定。


涉事饭店回应整改措施

饭店负责人林某接受采访时表示,已采取三项措施:

  1. 加装双层隔音玻璃,降低店内声音外泄
  2. 晚间10点后设置“静音提示器”,自动监测分贝值
  3. 对酒后顾客提供免费代驾服务,缩短夜间营业时长

但居民代表张先生质疑:“净化设备运行会增加低频震动,反而加剧楼体共振问题”。


法律视角下的解决路径

  1. 取证维权:建议使用具备CMA认证的噪音检测设备留存证据
  2. 多元调解:社区可引入“第三方调解工作室”
  3. 司法救济: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规定的夜间(22:00-6:00)超过45分贝即可提起民事诉讼

社会治理新思路

  1. 智能监管:试点安装物联网噪声监测装置,数据直连城管平台
  2. 空间规划:推行餐饮娱乐场所“负面清单”,住宅区200米内限制重餐饮业态
  3. 社区公约:建立“静音互助小组”,通过邻里积分制鼓励互相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