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固态电池技术难题都解决了吗

全固态电池在材料工艺与界面设计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但成本控制与量产稳定性仍是商业化道路上的关键障碍。

全固态电池技术难题都解决了吗

技术突破:从实验室到量产的关键一步

全球高压技术领导者Quintus Technologies与芝加哥大学、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联合研究团队,近期通过温等静压技术解决了全固态电池的致密化与结构稳定性难题。其研发的MIB 120电池压机,结合600兆帕高压与140摄氏度高温,可均匀压制多层电芯并降低孔隙率,为固态电池规模化生产提供了核心工艺支持。 与此同时,中国材料企业贝特瑞推出的GUARD全固态解决方案,通过超高镍正极(比容量超240mAh/g)和富锂锰正极材料(4.8V电压下比容量超300mAh/g),显著提升了能量密度,目前已具备量产技术条件。湖南大学鲁兵安教授团队则在界面设计上取得突破,通过充放电电压刺激构建无空隙离子渗透界面,使全固态钾离子电池在4.6V高压下稳定循环超500次,为电极接触问题提供了新解法。

量产进程加速背后的隐忧

尽管国轩高科、清陶能源等企业宣布将在2027年实现全固态电池小批量交付,但成本问题仍是最大掣肘。蜂巢能源高级副总裁张放南指出,当前全固态电池的制造成本比传统液态电池高出3 – 5倍,且循环寿命仍需提升至2000次以上才能满足市场要求。以Quintus的温等静压设备为例,其工业级压机的规模化应用需配套高精度温控系统,进一步推高了生产成本。

商业化之路:技术突围与生态协同

行业共识认为,全固态电池的商业化需技术、产业链与政策的多维协同。孟颖教授强调,固态电解质的规模化制备和界面稳定性优化仍是核心挑战。而贝特瑞等材料企业的进展表明,通过正负极材料创新降低对稀有金属的依赖,可能是控制成本的关键路径。未来两年,随着中试线数据积累和设备工艺迭代,全固态电池有望在高端电动汽车领域率先落地,但全面普及仍需跨越从“实验室最优”到“工厂稳定”的鸿沟。

(0)
阿飞哥
上一篇 2025年5月20日 下午2:52
下一篇 2025年5月20日 下午3:02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