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研芯片:智能汽车的「心脏」突围
雷军在5月16日通过社交媒体宣布,小米将自主研发汽车芯片,重点突破智能驾驶、车机互联等核心技术。这一战略标志着小米从「生态整合」向「硬核技术」的转型。此次造芯计划或将与现有技术形成协同效应,进一步降低对供应链依赖。
技术矩阵:从三电系统到智能生态
小米汽车的技术版图已覆盖三电系统、智能座舱及自动驾驶领域:
- 性能突破:双电机全轮驱动实现零百加速2.78秒,CLTC续航最高达830km;
- 智能体验:25扬声器豪华音响、Nappa真皮座椅及语音交互系统构建沉浸式座舱;
- 生态联动:依托手机生态优势,实现车机无缝互联,用户可通过手机远程控制充电、预热座舱等功能。
营销破圈:从「饥饿营销」到全民共创
小米延续「事件营销+用户共创」策略:
- 社会化传播:通过限量供应、路测视频发布等持续制造话题,YU7新车型申报信息曝光后单日搜索量激增300%;
- 段子文化赋能:鼓励用户生成创意内容,如「年轻人的第一台超跑」等网络梗推动品牌破圈;
- 价格惊喜:SU7上市时以低于预期的定价策略,单日订单突破10万辆。
行业冲击:重构智能汽车竞争格局
小米造芯计划或将改变行业技术路径。目前其自动驾驶系统已实现全场景覆盖,配合自研芯片算力升级,未来或与特斯拉FSD、华为MDC平台形成直接竞争。业内人士分析,小米「技术+生态+流量」的三重优势,可能加速智能汽车行业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