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事件:魔鬼鱼“生吞同事”画面引尖叫
5月10日,游客在深圳观澜海洋世界拍摄到戏剧性一幕:一条展翅近2米的魔鬼鱼突然加速冲进鱼群,将一条15厘米长的小黄鱼吸入腹中。现场视频显示,原本整齐向左游动的小黄鱼群因饲料投放产生骚动,其中一条偏离轨迹的小黄鱼被魔鬼鱼瞬间吸食,过程不足2秒。 该视频在抖音、微博等平台单日播放量突破800万次,网友脑洞大开调侃:“魔鬼鱼带薪加餐”“打工人何苦为难打工人”“原来海底职场也内卷”。
官方回应:科学混养遭遇意外“翻车”
面对公众对混养安全性的质疑,海洋馆生物养护主管李明在13日的媒体说明会上解释:
- 捕食机制:魔鬼鱼主要通过底部吸食贝类、虾类,其口腔结构并不适应主动捕食游速快的小型鱼类,此次事件系饲料争夺中的偶发意外;
- 混养依据:根据《海洋馆鱼类混养技术规范》,魔鬼鱼与小黄鱼属于“安全混养组合”,两者活动水域、摄食习性存在明显分层;
- 应急措施:已加装隔离喂食装置,在每日3次投喂时段对两种鱼实施分区域引导。
专家解读:魔鬼鱼“作案工具”成焦点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王海洋在接受采访时指出:“魔鬼鱼的牙齿呈板状排列,更适应碾碎甲壳类而非撕咬鱼类,视频中未出现典型捕食后的吞咽动作,支持误食判断。”数据显示,国内85%的大型海洋馆采用此类混养模式,近五年仅记录到3起类似事件。
舆论发酵:娱乐狂欢背后的生态思考
事件引发两极化讨论:
- 娱乐派:创作“海底办公室”系列表情包,相关话题#魔鬼鱼需要写检讨吗#登上热搜;
- 质疑派:指出小黄鱼零售价仅8元/条,而魔鬼鱼单日养护成本超2000元,质疑场馆“牺牲低价物种制造话题”。
目前深圳海洋局已介入调查,将在7个工作日内公布混养安全评估报告。观澜海洋世界宣布本周末举办公开科普课,游客可近距离观察魔鬼鱼进食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