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美巨头炮轰券商“玻尿酸过时”论

医美巨头炮轰券商“玻尿酸过时”论

A股医美龙头企业华熙生物深夜发文,直指部分券商研报以“玻尿酸过时论”误导市场,引发行业对资本炒作与技术路线的深度争议。

深夜发文掀波澜

5月17日深夜23点41分,市值逾200亿元的华熙生物通过官方公众号发布题为《概念总在重演,科技永远向前》的长文,痛批近期资本市场热炒的“玻尿酸过时论”。文章称,该论调本质是“浮躁资本”构建的题材幻象,试图通过“神话过时”贬低中国透明质酸产业的技术积累,转而将资源引向胶原蛋白等新兴概念。 文中直接点名西部证券等多家券商的研究报告,认为其围绕某重组胶原蛋白企业的分析存在“误导性对比”,例如片面夸大胶原蛋白的市场潜力、贬低玻尿酸在抗衰领域的科学价值,相关言论被互联网永久记录并广泛传播,导致资本市场与消费市场形成“舆论共振”。

技术路线与资本博弈的交锋

华熙生物强调,透明质酸(玻尿酸)作为人体天然成分,在保湿、关节修复、抗衰老等领域的应用经过数十年科研验证,其技术壁垒和临床价值不可替代。而当前部分研报将胶原蛋白与玻尿酸简单对立,实则为资本炒作新题材制造噱头,掩盖了二者在医学场景中的互补性。 行业观察人士指出,这场争议折射出医美赛道从“玻尿酸三剑客”向“胶原蛋白双姝”切换的资本焦虑。过去五年,以华熙生物为代表的玻尿酸企业股价经历高位回调,而锦波生物等胶原蛋白企业凭借“重组技术”概念估值飙升,部分机构借势渲染技术迭代,试图引导资金流向。

产业升级还是概念泡沫?

面对华熙生物的指控,被点名的券商尚未公开回应。但市场分歧已然显现:一方认为玻尿酸市场渗透率见顶,需新技术打开增长空间;另一方则质疑胶原蛋白的产业化进程远未成熟,其成本高、稳定性差等问题仍是商业化瓶颈。 中国整形美容协会专家表示,医美行业的健康发展应基于技术突破而非概念炒作。“玻尿酸在注射填充领域的地位短期内难以撼动,而胶原蛋白在再生医学中的潜力也需长期验证。资本不应为短期利益扭曲产业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