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律框架下,正当防卫与互殴的本质区别在于行为的正当性和目的。根据《刑法》第二十条,正当防卫必须满足“针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被动反击”及“不超越必要限度”等条件。例如,若一方因遭受暴力攻击而被迫还手制止侵害,且未采取明显过激手段,则可能构成正当防卫。反之,若双方均主动攻击或存在报复性伤害意图,则可能被认定为互殴。
从司法实践看,正当防卫的认定存在较高门槛。律师刘震指出,多数案件中当事人还手后仍被以故意伤害定罪,根源在于司法机关需综合事件起因、双方态度及手段等细节判断防卫的合理性。例如,若一方停止斗殴后另一方仍持续攻击,或侵害行为升级为严重暴力犯罪(如持械行凶),此时的反击更易被认定为正当防卫。
值得注意的是,互殴与正当防卫的法律后果截然不同。互殴双方均需承担行政或刑事责任,而正当防卫则属合法行为,不负刑事责任。法律鼓励公民在面临不法侵害时采取必要防卫,但强调“适度原则”——若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仍需承担相应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