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芯”11年 小米为何选择了3nm

“造芯”11年 小米为何选择了3nm

历经十一年技术积累与战略调整,小米以3nm芯片玄戒O1实现中国大陆先进制程设计“零的突破”,跻身全球顶级芯片设计企业行列。


从“试水”到“破局”:一场跨越十年的技术长征 2014年,小米首次涉足SoC芯片研发,却在复杂的技术与生态壁垒前折戟。彼时,中国半导体产业尚处追赶阶段,高端芯片设计几乎被海外巨头垄断。面对困境,小米选择“迂回战术”,转向ISP影像芯片、快充芯片等细分领域积累经验。雷军曾坦言:“芯片研发没有捷径,只有长期投入才能跨越鸿沟。” 2021年,小米重启SoC研发,以“十年500亿元”的战略决心押注3nm制程。这一选择背后,既是小米对智能手机性能瓶颈的预判,也是对AI时代算力需求的提前布局。玄戒O1采用第二代3nm工艺,集成190亿个晶体管,性能较上一代提升35%,能耗降低40%。这一突破不仅让小米成为继苹果、高通、联发科后全球第四家3nm手机SoC设计企业,更填补了中国大陆在先进制程芯片设计领域的空白。


“烧钱”背后的战略定力:研发投入五年超千亿 芯片研发被雷军称为“科技行业的珠穆朗玛峰”。截至2024年,小米在玄戒芯片项目上已投入超135亿元,研发团队规模达2500人。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小米研发投入同比增长25.9%至241亿元,预计2025年将突破300亿元,五年(2022 - 2026)总投入将超1000亿元。这种“重仓硬科技”的策略,与小米“手机×AIoT”生态战略深度绑定。小米总裁卢伟冰强调:“芯片是智能终端的‘心脏’,自研能力决定未来十年的竞争格局。”


3nm之后:中国芯片的“突围方程式” 玄戒O1的诞生,标志着中国半导体产业从“替代进口”向“定义标准”转变。当前,全球3nm芯片产能被台积电、三星垄断,小米通过与代工厂的联合调优,探索设计 - 制造协同创新模式。科技部专家指出,这种“轻资产设计 + 重技术攻关”路径,为中国企业参与高端芯片竞争提供了新范式。 在5月22日的15周年发布会上,玄戒O1将搭载于小米新一代旗舰机型。这场发布会不仅是对小米研发能力的检验,更是中国芯片设计能力向全球市场的一次“亮剑”。正如雷军所言:“今天的小芯片,藏着明天的大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