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税调整:短期喘息与长期挑战
根据中美两国5月12日发布的联合声明,双方同意在90天内将加征关税税率从最高145%降至30%(美方)和125%降至10%(中方),并暂停24%的“对等关税”措施。这一举措被市场视为避免贸易战全面升级的关键妥协。摩根大通分析师指出,此次削减幅度超出预期,短期内可能提振全球风险资产偏好,但协议细节的模糊性——如中国稀土出口限制是否放宽——仍为后续谈判埋下伏笔。 高盛认为,关税下调对整体有效税率影响有限,美国实际关税率仅下降不足2个百分点,但此举释放的政策信号意义重大。该行已将2025年美国第四季度经济增长预测上调0.5个百分点至1%,并将未来12个月经济衰退概率下调至35%,核心PCE通胀峰值预期也从3.8%调降至3.6%。
美联储政策转向:降息预期大幅延后
随着贸易紧张缓解,市场对美联储货币政策路径的预期发生剧变。利率互换合约显示,交易员将年内降息押注从75个基点削减至55个基点,首次降息时间从6月推迟至9月。高盛更激进地将降息时点预测从7月推后至12月,理由是“金融状况显著放松削弱了紧急宽松的必要性”。两年期美债收益率在协议公布后飙升12个基点突破4%,反映出市场正在重新定价“贸易休战”对通胀压力和经济韧性的支撑作用。
结构性博弈:冷静期背后的战略考量
尽管中美在声明中承诺建立持续协商机制,但高盛警告称,90天窗口期难以解决技术转让、市场准入等深层次分歧。中国供应链多元化策略的推进,以及美国中期选举前的政治周期压力,都可能加剧谈判复杂性。哥伦比亚Threadneedle投资公司利率策略师Ed Al - Hussainy指出,美债收益率曲线陡峭化表明,投资者正在为“间歇性摩擦”成为新常态做准备。 当前市场看似乐观的情绪实则脆弱——若双方未能在冷静期内就关键议题取得突破,2025年四季度全球经济仍可能面临“关税悬崖”风险。正如高盛所言:“这并非永恒的休战,而是博弈节奏的暂时调整。”